强化机构编制基础数据管理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高台县委编办 | 发布日期:2021-11-15 】 【选择字号:

 

肖国荣  王维翠

 

摘要: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增强机构编制管理“刚性”和“权威性”,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效率,有效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超编、混编、混岗、底数不清等诸多现实问题。

近年来,高台县以规范管理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为抓手,不断健全机构编制基础数据管理制度,夯实机构编制管理数据根基,有力提升了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筑牢思想根基,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三定”规定制定和实施办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中共甘肃省委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试行)》等机构编制法规,筑牢机构编制基础数据管理思想根基。编办主要领导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大问题亲自督办,并明确分管领导、电子政务中心负责人与具体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压实各方管理责任,以责任落实倒逼任务落实,助推机构编制基础数据管理工作落细落实。

(二)全面清理摸底,夯实工作基础。以规范管理机构编制基础数据为着力点,坚持多措并举,全面掌握全县机构、编制、人员情况,不断夯实机构编制工作基础。为进一步厘清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历史沿革,通过查找各类档案资料,全面梳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设立、名称变动、机构升格、编制核定、编制调整、隶属关系调整等文件依据,建立全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台账,更新完善单位历史沿革,切实从根本上摸清了机关事业单位底数。为使机构编制基础数据管理更加规范、便捷、高效,探索建立机构编制“数据源”,形成“八项台账”,即: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及人员一览表、行政单位编制及人员统计表、乡镇行政编制及人员统计表、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编制及人员统计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及人员统计表、县直事业单位编制及人员统计表、乡镇事业单位编制及人员情况统计表、行政单位占工勤编制及人员统计表,“数据源”的建立,使机构管理更加规范、人员编制更加精准、数据分析更加高效,通过分类统计、实时更新,进一步规范数据信息,提高基础数据质量。

(三)严把审核关口,提高管理水平。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总要求,严把审核关口,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规范、高效运行。把好用编审核关,统筹考虑单位实际,核定编制数、实有人数、预计退休人数等情况,核准各单位公开招录(招聘)、选调、调任、政策性安置人员等用编计划,并严格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入编管理流程,保证人员在用编计划内、空编的前提下规范办理入编、调动手续。把好业务受理核准关,依托电子编制证管理,督促各单位及时办理编制核准、人员出入编、人员划转、信息变更等业务,严格按照各单位上传的文件依据受理、核准业务,通过仔细核对、认真审核,确保业务审批高标准、严要求。把好年度统计数据质量关,为及时、准确地做好年度机构编制统计数据,及时组织各单位统计人员开展网上业务培训,下发统一的填报要求,确保数据指标口径一致,并严格按照组织、机构编制、人社部门文件依据,审核人员基本信息,确保统计年报数据有迹可循、有据可查,做到人员、编制、职数相对应,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基础数据管理新模式,在“内部挖掘,外部借力”上狠下功夫,不断健全多方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基础数据管理工作推陈出新。统筹协调内部工作力量,督促单位内部人员加强沟通交流,定期核对人员编制、内设机构设置、领导职数等信息变化情况,实时动态掌握机构设立撤销、编制动态调整、人员调动、经费核拨单开具等情况,确保实名制系统真实准确反映各部门机构编制人员现状。强化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部门间沟通衔接,厘清行政、事业人员调整情况,形成机构编制部门严格按规定核定编制和领导职数、组织人社部门按编制配备领导干部、财政部门按编制和人员信息数据核拨经费的约束机制,全面提升实名制系统数据准确性。

(五)注重信息维护,强化动态管理。全面加强基础数据的日常管理,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对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更新维护,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严格依照基础数据指标规范,认真梳理研究信息维护的最新政策要求和维护口径,按照指标、口径、标准“三统一”的原则,从机构性质、编制属性、人员信息等多个方面,全面掌握实名制系统数据维护标准。不断完善数据录入,依据“三定”规定、机构编制调整文件和人事任免文件,及时更新录入各机关事业单位有关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信息,切实做到实名制系统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结合机构编制统计年报、季报、月报工作,定期对各单位的实名制基础数据开展核查清理和查漏补缺,指导和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更正完善机构、人员信息,切实提升实名制信息系统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编制管理证系统还不够完善。电子编制管理证的推广使用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规范编制使用核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电子编制管理证系统不够稳定,导致业务无法上报、数据无法同步、人员照片丢失等问题时有发生,且部分业务办理重复繁琐,例如:办理划转业务过程中,部分不完善人员信息需要机构编制部门在业务受理阶段选择划转单位前进行完善,但是完善后的信息无法更新到系统中,需要各单位办理入编业务后再次进行完善。

(二)实名制系统信息实时更新有难度。实名制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基础数据实现实时动态管理,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但在实际操作中,受管理权限、审批权限等因素制约,还存在信息管理不严不实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信息更新有延时,因审批权限受限,对科级及以上机构基础信息、编制、领导职数等进行调整时,需提交省级、市级编办审核通过后,才能办理下一项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办理效率。二是人员变动手续办理不及时。部分单位人员调整、入编、出编后,不及时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或者变动文件不及时下发、送达,使得机构编制部门不能实时掌握人员动态,实名制数据的时效性得不到保障。

(三)部门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机构编制基础数据管理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间的配合密不可分,只有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机构编制基础数据的准确定、时效性。在实际工作中,部门联动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关部门对人员信息、编制管理、经费核拨等信息还需要进一步衔接和强化,管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确保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中新进人员、调动人员及时入编、划转,基础数据规范、准确,为机构编制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三、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完善电子编制管理证系统功能。把解决县区电子编制管理证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提升机构编制基础数据管理水平的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补齐电子编制管理证系统短板,使系统功能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中得到优化。依托“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QQ群广泛征集各地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征求各县区的意见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反馈的意见建议,建台账、定措施,逐项优化完善,逐步提高电子编制管理证系统稳定性,为机构编制基础数据管理规范化打好基础。

(二)多方联动做实实名制系统数据。将各单位在实名制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工作上拧成“一股绳”,要求各单位指派专人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基础数据管理工作,并细化责任分工,建立完善规范化的工作台账机制和协调沟通机制。按照“谁把关、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机构编制统计报表“一把手”签批要求,把好基础数据审核关,确保上报的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做好与省、市委编办电子政务中心沟通衔接工作,对于修改完善的科级及以上单位基本信息和单位设立、编制变动、领导职数变动等台账信息,及时告知省、市委编办具体负责人员进行审核,保障后续业务办理的时效性。同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压实主管单位责任,做好单位内部人员管理工作,及时督促入编人员、调动人员、出编人员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实现人员变动“随时登记、动态管理”。

(三)健全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机构编制基础数据管理工作涉及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为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做实做细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要切实从明职责、建机制、求实效上下功夫,力求基础数据管理成效最大化。要坚持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原则,全面贯彻编制就是法制的要求,在人员招录(聘用)、干部配备、经费核拨等工作中以机构编制为基本依据,切实发挥机构编制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张掖市高台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