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机构编制资源的实践与探索---以民乐县为例

【来源: | 发布日期:2013-06-08 】 【选择字号:

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对深化行政管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执政资源、有效防控人员机构膨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有限的编制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可以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是机构编制部门积极研究的课题。甘肃省民乐县在近三年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坚持管严、管好、管活原则,服务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地盘活了现有机构编制资源,激活了机构编制潜力,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坚持“严”字当头,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

“管严”机构编制是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严肃干部人事管理、控制人员经费预算、控制机构编制总量、保证政令畅通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机构编制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严格把关,控制总量,执行政策不走样。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厅字[2011]22号和甘办发[2012]20号文件精神。一是在核定编制过程中坚决不突破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总量,不撞“红线”、不越“底线。二是坚决堵绝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历史上遗留的超编问题明确目标任务、限期消化,“超编单位不进人、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按结构比例进人”,严格落实“一表三单制度”,特别是自20106月编办分设以来没违规进过一个人。三是解决混编混岗问题“一刀切,经县编委研究,报请县委、县政府同意后于201211月一次性调出了全县12个党政机关保留的34名事业编制,全县实现了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事业机构使用事业编制,同时明确了14名部门副职兼任下属单位正职的身份和岗位,彻底解决了历史以来的混编混岗问题,进一步理顺了机构编制管理体制。四是坚持机构编制统一管理和“一支笔”审批制度,凡是机构编制事项全部执行“三个一”制度,不越权审批机构、不擅自定机构类别、不变相增加机构、不擅自改变编制使用范围。五是跟踪管理,加强监督检查,2011年出台了《民乐县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定期、不定期对乡镇、部门单位落实三定规定情况、人员编制情况、经费预算划拨和“吃空饷等问题进行跟踪监督检查,结合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会同组织、人事、审计部门对13个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领导离任进行了机构编制责任审计,三年多来没发生过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

其次,加强调研,深入论证,确保机构不膨胀。尽管中央和省上明文规定不得以划拨经费、项目审批、评比达标为条件成立机构,但在实际管理中,这些问题还时有发生。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在“管严”机构编制的同时努力在“好”字上找准了突破口,坚持申报机构必须“以省市党委、政府或机构编制部门的文件为依据”作为先决条件,部门、行业规定只作为参考的原则,对部门申报的机构,编办首先从成立的法规依据、职能职责、社会效益和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服务大局和“三县”建设及“十大工程”等重点工作的必需性方面全面调研论证,坚持做到能不成立的坚决不成立、能优化整合的坚决优化整合。不能成立的机构向编委领导和部门作出说明,优化整合和需要成立的先向县编委提交论证报告,经县编委会研究,县委、县政府审定后向市编办提交申请。

二、坚持“好”字为先,建立健全良性运行机制

“管好”是优化执政资源配置、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实现机构编制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我们把“管好”机构编制作为促进民乐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第一要务,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机构编制工作,建立了良性的机构编制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一是实行结构化管理,实现按岗进人按需进人保证部门和单位正常运转,结合事业单位岗位管理,2011年开始,通过积极探索编制资源的有效配置方试,制定出台了《民乐县事业单位编制结构化管理办法》,将事业单位(不包括参公单位)分为管理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工勤型事业单位,规定管理型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不低于50%,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分别不超过30%20%;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70%,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分别不超过20%10%;工勤型事业单位的工勤岗位不低于50%,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分别不超过30%20%。首先,从源头上“堵20119月开始,事业单位空编内补充工作人员,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时,必须按岗位比例要求进人,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编制部门不核发《进人通知单》、《入编通知单》,人社部门不办理调动手续、不转移工资关系,财政部门不核拨工资、经费。其次,从进人程序上“核”。根据岗位比例要求,拟进人员的身份、资格证、职称等档案证件必须由人社部门、主管部门、用人单位严格审核,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取消拟调资格,符合进人单位岗位要求的,加注意见后,编制部门核发《进人通知单》、《入编通知单》,办理调动手续;再者是出口上“调”,现有人员超出岗位比例要求的,实行系统内调剂,或按所学专业调其他单位,从管理体制上实现了事业单位进人的规范化,体现了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实现了机构编制支撑人才的理念。

二是将编制下沉,调整充实基层一线岗位。20106月以来,在保全县重点和中心工作的同时,坚持保基层、重民生,现在乡镇虽然略有空编,而县直部门编制紧缺要求增编的呼声很高,但我们坚持“万家推门一家抗”,不调整基层的一名编制,并且积极探索近几年来省市招募的“民生项目”工作人员和“服务生”的入编程序和管理办法。2012年省市下达的6名公安政法专项编制和7名司法政法专项编制全部分配到了乡镇派出所(司法所),还从司法局调整出4名司法政法专项编制充实到司法所,保证了基层一线的人力和经费,实现了机构编制保障民生的理念。

三是梳理职能职责,全面清理规范职责关系。如果把一个单位比作一艘巨轮,职能职责就好比大海,决定着单位的运行和征途,水涨船高、水枯船毁,职能职责的优化配置、合理划分直接决定了单位的发展存亡。2011年以来,结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编制核查工作,采取“尊重历史、正视现实、优化配置”的原则,认真清查梳理了全县300多个部门单位的职能职责,共讨论顺利职能职责35项,取消整合职能职责20项、划转职能职责22项、加强职能职责8项;拆并整合职能弱化、单一的单位13个;调剂出43名事业编制加强到9个单位。

四是密切协作配合,健全部门联动约束机制。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防虚报冒领工资、“吃空饷”问题的发生,根据《民乐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联审制度》,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部门每半年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信息核对一次,确保编制、实有人员与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相一致。明确规定单位人员发生变动时单位财务人员必须持机构编制部门的《机构编制管理证》、《编制实名制管理卡》、《入编证明单》,人社部门的《工资增减变动表》到财政部门核拨(核减)经费和工资,进一步规范了单位进人程序。

三、坚持“活”字为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管活机构编制是充分发挥好现有机构编制资源潜力,时刻把握党委政府决策、抓住重点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是提前谋划,保障重点和中心工作。认真学习领会党代会、人代会精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清发展形势、把握中心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加强全县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的调研,努力将机构编制工作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起来,超前谋划,制定了机构编制工作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机构编制工作紧紧服从服务于全县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好钢使在刀刃上”,保证了职能强化部门的编制、人员的配备,努力服务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大局,做到了机构编制工作在全县的提标进位。

二是盘活资源,系统内部调剂编制。机构编制管理是稳定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的管理工作,一项机构编制事项已经核定,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内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深入,又要不断灵活调控,才能激活机构编制潜力。由于部门单位职能的加强或消弱,新的工作任务需要新的部门单位承担,或工作任务的划转等原因,职能加强的部门单位需增加编制,我们在保证专项编制、“条块编制”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系统内部调剂编制,将该系统内的空编单位、职能弱化单位的编制和人员调剂出来,补充到需要强化的单位。这样既保证了该部门整体上的稳定,又盘活了现有编制资源,高效完成了工作任务。实现了机构编制支撑发展的理念。

三是宏观调控,实行编制预留制度。针对人才引进、项目发展、民生工程、体制改革等工作,我们在每年做机构编制配备计划时都预留出40名左右的编制,用于引进县内急需的“高精尖人才”、项目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体制改革编制调控、军转干部安置以及关乎县情、民生的重大事件的宏观调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人才和智力保障。作者:吉    民乐县编办主任  宋华儒  民乐县编办副主任    编辑:张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