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应走出几个认识误区

【来源: | 发布日期:2012-11-05 】 【选择字号:

     编者按:按照省市部署要求,6月底,六县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各阶段工作任务全面完成,目前市直实名制管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工作推进中,我们发现一些部门单位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理解不够充分、认识不够到位,存在一些思想误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行。现将这些认识误区探讨交流如下,以供参考。 

一是应走出“实行实名制管理就是采集录入信息”的误区。采集审核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信息并将其录入系统是实名制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实名制管理制度的顺利推行。不能错误地认为信息采集录入就是实名制管理的全部工作,更不能就此一劳永逸,停滞不前。信息采集只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机构、编制和人员真实情况,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实名制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系统这一平台,按编定岗、按岗定员,做到批准的机构与实际设置的机构相一致,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与实有人员相对应,防止混编混岗、超编进人等现象的发生,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

二是应走出“通过实名制管理解决机构编制所有矛盾问题”的误区。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混编混岗、超编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给实名制管理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推进实名制管理。当前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地办法和措施,妥善处理遗留问题。

三是应走出“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一家事情”的误区。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干部“三定”、经费供给形式、人员身份认定等具体工作,涉及机关事业单位每个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需要协调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单靠机构编制部门一家或是相关部门几家是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的。在组织、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共同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上,更需要每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调配合,实名制管理工作才能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市编办市直事业科  景积星 周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