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应知应会

【来源:综合科 | 发布日期:2018-11-15 】 【选择字号:

1.什么是“七五”普法?

答:“七五”普法是20162020年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简称,是指从1986“一五”普法开始到现在正经历第七个五年的普法教育。

2.“七五”普法的规划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

答:第七个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从2016年开始实施,2020年结束。

3.“七五” 普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②突出学习宣传宪法;③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⑤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⑥深入推进依法治理;⑦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4.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对公民有什么意义?

答: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权益。

5.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与载体有哪些?

答: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栏、宣传展板、手机短信、宣传资料、法治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考试、电视报纸普法专栏、普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专项执法活动、法治新闻、等。

6.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有哪些?

答: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七五”普法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青少年,通过抓好重点对象带动全民普法深入开展。

7.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答:2012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三位一体”法治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共同推进。

9.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何时成立的?

答:20183月成立的。 

10.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树立什么样的法治理念? 

答: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11.宪法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治上的最高体现。

12.我国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通过?

答:我国现行宪法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于198212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

13.现行宪法已经历哪几次修改?

答:19549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被称为“五四宪法”。此后又通过了197519781982三部宪法。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4次对1982年宪法即我国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2018311日我国现行宪法完成第5次修正!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4.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

答:现行宪法在1982124日正式实施。20141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确定每年124日为国家宪法日。

15.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是什么?

答:修订后的宪法共143条,分为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6.我国有权修改宪法、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是什么机关?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17.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其常设机关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8.《宪法修正案》有哪些新内容?

答: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了宪法;规定了监察委员会的职责;增加了将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写入宪法等内容。

19.《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有哪些?

答:基本权利: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特殊保护;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利益。

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其他义务。

20.公民年满多少岁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18

21.《甘肃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自什么时间起施行?

答:《甘肃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由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810日修订通过,自2012101日起施行。

22.我市组织开展的“法治宣传教育月”是几月份?

答:我市确定每年12月为法治宣传教育月。

23.国家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要求是什么?

答:国家机关应当实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工作总体布局,制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和责任清单,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国家机关应从本部门工作特点、工作重点和执法司法任务实际出发,将本部门本单位普法重点任务、拟重点宣传的法律法规、重点普法对象、责任单位及负责人、预期目标及完成时限等,分年度以清单的形式明确列示出来,保证普法责任分解到部门、分解到人,使之可量化、可考核,确保普法各项职责任务落地生根。

24.什么是“法律八进”?

答:“法律八进”是指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进家庭(简称“法律八进”)的活动。

25.什么是以案释法制度?

以案释法是指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在司法、执法和法律服务工作中,充分利用典型案例进行释法说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司法实践、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提升法律素养的过程。

26.常用的普法媒体有哪些?

答:有中国普法网、12348”中国法网、“甘肃丝路法雨”微信、“金张掖普法”微信(微博)、手机短信、市县区部门网站、电视台、报纸专栏等。